经典短篇:一个文官的死

馆长2年前经典小说50317

  在一个挺好的傍晚,有一个也挺好的庶务官,名叫伊万·德米特里奇·切尔维亚科夫[1],坐在戏院正厅第二排,举起望远镜,看《哥纳维勒的钟》[2]。他一面看戏,一面感到心旷神怡。可是忽然间……在小说里常常可以遇到这个“可是忽然间”。作者们是对的:生活里充满多少意外的事啊!可是忽然间,他的脸皱起来,眼珠往上翻,呼吸停住……他取下眼睛上的望远镜,低下头去,于是……啊嚏!!!诸位看得明白,他打了个喷嚏。不管是谁,也不管是在什么地方,打喷嚏总归是不犯禁的。农民固然打喷嚏,警察局长也一样打喷嚏,就连三品文官偶尔也要打喷嚏。大家都打喷嚏。切尔维亚科夫一点也不慌,拿出小手绢来擦了擦脸,照有礼貌的人的样子往四下里瞧一眼,看看他的喷嚏搅扰别人没有。可是这一看不要紧,他心慌了。他看见坐在他前边,也就是正厅第一排的一个小老头正用手套使劲擦他的秃顶和脖子,嘴里嘟嘟哝哝。切尔维亚科夫认出小老头是在交通部任职的文职将军[3]布里兹扎洛夫。

  “我把唾沫星子喷在他身上了!”切尔维亚科夫暗想,“他不是我的上司,是别处的长官,可是这仍然有点不合适。应当赔个罪才是。”

  切尔维亚科夫就嗽一下喉咙,把身子向前探出去,凑着将军的耳根小声说:

  “对不起,大人,我把唾沫星子溅在您身上了……我是出于无心……”

  “没关系,没关系……”

  “请您看在上帝面上原谅我。我本来……我不是有意这样!”

  “哎,您好好坐着,劳驾!让我听戏!”

  切尔维亚科夫心慌意乱,傻头傻脑地微笑,开始看舞台上。他在看戏,可是他再也感觉不到心旷神怡了。他开始惶惶不安,定不下心来。到休息时间,他走到布里兹扎洛夫跟前,在他身旁走了一会儿,压下胆怯的心情,叽叽咕咕说:

  “我把唾沫星子溅在您身上了,大人……请您原谅……我本来……不是要……”

  “哎,够了……我已经忘了,您却说个没完!”将军说,不耐烦地撇了撇下嘴唇。

  “他忘了,可是他眼睛里有一道凶光啊,”切尔维亚科夫暗想,怀疑地瞧着将军,“他连话都不想说。应当对他解释一下,说我完全是无意的……说这是自然的规律,要不然他就会认为我是有意啐他了。现在他不这么想,可是过后他会这么想的!”

  切尔维亚科夫回到家里,就把他的失态告诉他的妻子。他觉得妻子对待所发生的这件事似乎过于轻率。她先是吓一跳,可是后来听明白布里兹托洛夫是“在别处工作”的,就放心了。

  “不过你还是去一趟,赔个不是的好,”她说,“他会认为你在大庭广众之下举动不得体!”

  “说的就是啊!我已经赔过不是了,可是不知怎么,他那样子有点古怪……他连一句合情合理的话也没说。不过那时候也没有工夫细谈。”

  第二天,切尔维亚科夫穿上新制服,理了发,到布里兹扎洛夫那儿去解释……他走进将军的接待室,看见那儿有很多人请托各种事情,将军本人夹在他们当中,开始听取各种请求。将军问过几个请托事情的人以后,就抬起眼睛看着切尔维亚科夫。

  “昨天,大人,要是您记得的话,在‘乐园’[4]里,”庶务官开始报告说,“我打了个喷嚏,而且……无意中溅您一身唾沫星子……请您原……”

  “简直是胡闹……上帝才知道是怎么回事!您有什么事要我效劳吗?”将军扭过脸去对下一个请托事情的人说。

  “他话都不愿意说!”切尔维亚科夫暗想,脸色发白,“这是说,他生气了……不行,这种事不能就这样丢开了事……我要对他解释一下……”

  等到将军同最后一个请托事情的人谈完话,举步往内室走去,切尔维亚科夫就走过去跟在他身后,叽叽咕咕说:

  “大人!倘使我斗胆搅扰大人,那我可以说,纯粹是出于懊悔的心情!……这不是故意的,您要知道才好!”

  将军做出一副要哭的脸相,摇了摇手。

  “您简直是在开玩笑,先生!”他说着,走进内室去,关上身后的门。

  “这怎么会是开玩笑呢?”切尔维亚科夫暗想,“根本连一点开玩笑的意思也没有啊!他是将军,可是竟然不懂!既是这样,我也不想再给这个摆架子的人赔罪了!去他的!我给他写封信就是,反正我不想来了!真的,我不想来了!”

  切尔维亚科夫这样想着,走回家去。那封给将军的信,他却没有写成。他想了又想,怎么也想不出这封信该怎样写才对。他只好第二天亲自去解释。

  “我昨天来打搅大人,”他等到将军抬起问询的眼睛瞧着他,就叽叽咕咕说,“并不是像您所说的那样为了开玩笑。我是来道歉的,因为我打喷嚏,溅了您一身唾沫星子……至于开玩笑,我想都没想过。我敢开玩笑吗?如果我们居然开玩笑,那么结果我们对大人物就……没一点敬意了……”

  “滚出去!!”将军脸色发青,周身打抖,突然大叫一声。

  “什么?”切尔维亚科夫低声问道,吓得愣住了。

  “滚出去!!”将军顿着脚,又说一遍。

  切尔维亚科夫肚子里似乎有个什么东西掉下去了。他什么也看不见,什么也听不见,退到门口,走出去,到了街上,慢腾腾地走着……他信步走到家里,没脱掉制服,往长沙发上一躺,就此……死了。

  1883年

  * * *

  [1] 这个姓可意译为“蛆”。

  [2] 一出三幕小歌剧。

  [3] 帝俄的文官,相当于三品或四品文官。

  [4] 帝俄时代夏季露天花园和剧院常用的名字。

内容来源于网络,侵联删

相关文章

经典短篇:失之交臂

经典短篇:失之交臂

  人潮高峰时刻,来自诺姆[1]的人站在街角上,花岗岩似的岿然不动。北极的风吹日晒使他的皮肤成了酱黑色。他的眼睛里依然保留着冰川的蓝色光芒。  他像狐狸那样警觉,像驯鹿肉排那样坚韧,像北极光那...

经典短篇:助理制片人

经典短篇:助理制片人

  一  什么意思?唉,只因生活往往不过如此——一个助理制片人而已。今晚我们就去看电影。回到三十年代,再往前回到二十年代。拐过街角,到老欧洲电影院。她是位著名歌星。不唱歌剧,就连《乡村骑士》也...

经典短篇:瓦西里·希什科夫

经典短篇:瓦西里·希什科夫

  我对他仅有的一点点回忆集中在去年春天的一段时间内:一九三九年的春天。我参加过几次“俄国流亡文学之夜”的活动——从二十年代早期开始流行于巴黎的枯燥乏味的活动之一。当我疾步下楼梯时(休息时间给...

经典短篇:被摧毁的暴君

经典短篇:被摧毁的暴君

  一  他的权力越来越大,声望也越来越高,在我的想象里,希望施加给他的惩罚也越来越厉害才好。因此,我起初满足于通过选举打败他,平息民怨。后来我已经改为监禁他,再后来就是将他流放到遥远的平坦海...

经典短篇:一篇有关死者的博物学论著

经典短篇:一篇有关死者的博物学论著

  我总觉得战争一直未被当作博物学家观察的一个领域。我们有了已故的威·亨·哈得孙 [1] 对巴塔哥尼亚 [2] 的植物群和动物群的生动而翔实的叙述,吉尔伯特·怀特大师 [3] 引人入胜地写下了...

经典短篇:在士麦那码头上

经典短篇:在士麦那码头上

  奇怪的是她们每天晚上到了半夜就乱叫乱嚷,他说。我不知道她们干吗偏在那个时刻叫嚷。我们停在港口,她们都在码头上,到了半夜,她们就叫嚷了起来。我们常打开探照灯照她们,止住她们。那一招总是很管用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