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典短篇:革命党人

馆长2年前经典小说46866

  1919年,他坐火车在意大利旅行,随身带着从党部拿来的一块油布,上面用擦不掉的铅笔写着字,说现有在布达佩斯受过白匪不少折磨的同志一名,请求同志们多方援助。他用这个来代替火车票。他非常腼腆,十分年轻,列车员把他从一班人员交给另一班。他没钱,人家让他躲在铁路食堂的柜台后面吃饭。

  意大利使他欣喜。这是个美丽的国家,他说。人民都很亲切。他到过许多城市,走过不少路,看到过许多名画。他买了乔托 [1] 、马萨丘 [2] 和皮埃罗·德拉·弗朗切斯卡 [3] 的复制品,把它们包在一本《先锋》杂志里。曼特尼亚 [4] ,他可不喜欢。

  他在波伦亚 [5] 报到,我把他一路带到罗马涅 [6] 去,因为我必须到那里去看一个人。我们两人一路顺风。这时正是九月初,乡间景色宜人。他是马扎尔人 [7] ,是个很好的小伙子,非常腼腆。霍尔蒂 [8] 的手下人对他干了些坏事。他关于这事讲得不多。尽管匈牙利如此,他还是对世界革命满怀信心。

  “不过意大利的运动进展得怎么样?”他问。

  “糟得很,”我说。

  “不过会好转的,”他说。“你们这里样样具备。这是大家觉得有把握的唯一的国家。这里将成为一切的出发点。”

  我什么话都没说。

  他在波伦亚跟我们告别,乘上到米兰转奥斯塔 [9] 的列车,再徒步穿过山隘,进入瑞士。我跟他说起米兰的那些曼特尼亚名画。他非常腼腆,说声“不”,他不喜欢曼特尼亚。我给他写了在米兰找什么地方去吃饭,还写了一些同志的地址。他很感激我,但他的一颗心早已只想着徒步穿过山隘了。趁天气还好,他急着想穿过山隘呢。他爱秋天的山。据最近消息,他被瑞士人关进了西昂 [10] 附近的监狱。

  刘文澜 译

  * * *

  [1] 乔托(1267—1337),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画家、雕塑家和建筑师,人物造型有立体感,注意空间效果,构图重点突出。

  [2] 马萨丘(1401—1428),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画家乔凡尼的外号,创作宗教题材世俗化的人物画。

  [3] 弗朗切斯卡(1420—1492),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安布利亚画派画家,创作造型结实、色彩纯净、气势庄严的壁画。

  [4] 曼特尼亚(1431—1506),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巴杜亚画派画家,注重学习古罗马雕塑造型,开创仰视透视法天顶画装饰画风。

  [5] 波伦亚,意大利北部城市,艾米利亚罗马涅区首府。

  [6] 罗马涅,意大利历史地区,在意大利北部,东临亚得里亚海,现包括在艾米利亚罗马涅区内。

  [7] 马扎尔人是匈牙利的主要民族。

  [8] 霍尔蒂(1868—1957),匈牙利王国摄政(1920—1944),1919年任匈牙利“国民军”总司令,镇压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。

  [9] 奥斯塔,意大利西北部城市,在阿尔卑斯山谷地中,是通往法国与瑞士的枢纽。

  [10] 西昂,瑞士西南部城市,瓦莱州首府,盛产名酒。

内容来源于网络,侵联删

相关文章

经典短篇:乡村教师

经典短篇:乡村教师

  那些人,我就属于此列,那些觉得一只一般的小鼹鼠就非常恶心的人,要看见那只几年前在一个小村子附近被看到的巨鼹,很可能会恶心得要死,那个村子也曾因此而名噪一时。现在,这个村子当然又早已被遗忘了...

经典短篇:旅客

经典短篇:旅客

  “是的,生活比我们高明,”作家感叹道,把别着俄国烟卷的硬纸板烟嘴在他的烟盒盖上磕了磕,“生活随便一想,便是精彩的构思!我们怎么能和生活这位女神相比?她写出的作品是无法翻译的,讲不清道不明的...

经典短篇:比埃洛

经典短篇:比埃洛

  乐斐佛太太是个乡下太太,一个寡妇,那种半城半乡式的太太之一,这种太太们的衣裳和帽子都点缀好些花边和波浪纹的镶滚,她们说起话来每每把字音的尾音随意乱拼,在公共场所爱摆架子,把那种自命不凡的村...

经典短篇:记事员

经典短篇:记事员

  “哇……好大的雾呀!……”这家伙一来到街上就这样说。  他立刻翻起大衣的领子,用围巾裹住嘴巴,低下头,双手插在裤子的后袋里,一边吹着口哨,一边朝办公室走去。  这的确是一场大雾。走在街上,...

经典短篇:诗人米斯特拉尔

经典短篇:诗人米斯特拉尔

  上星期天我起床时,还以为自己是在福布尔—蒙马特大街醒来的。天下着雨,天空灰蒙蒙的,磨坊显得十分凄凉。我很害怕在家里度过这个阴冷的雨天,于是立刻萌发了去弗雷德里克·米斯特拉尔那里取一会儿暖的...

经典短篇:危险的打赌

经典短篇:危险的打赌

  大家知道,人在一帆风顺,称心如意的时候,会产生过分的骄气,因而不知道力量往哪儿使。有如初生牛犊的大学生,就有一种习惯,在假期成群结队下乡旅游,肆无忌惮地开玩笑,往往闹出一些事情来。他们的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