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典短篇:小小说

馆长2年前经典小说99712

  在帕多瓦 [1] ,一个炎热的傍晚,他们把他抬到屋顶上,让他可以凭眺全城的顶层。天上有在烟囱中筑巢的飞燕。过了片刻天黑了,探照灯亮起来。其他人都下去了,随身带走了酒瓶。他和卢芝听得见他们在下面阳台上。卢芝坐在床上。在这炎热的夜晚,她倒凉快清新。

  卢芝坚持做了三个月夜班。人家乐得让她做。人家给他动手术,她替他准备了手术台;人家都在取笑: 是朋友还是敌人 [2] 。他上了麻药,还是硬挺着,免得在失去知觉、多嘴多舌的时刻说漏了嘴。他用了拐杖以后,就自己去量体温,免得卢芝起床。医院里的病人寥寥无几,他们都知道这事。他们都喜欢卢芝。他顺着过道走回来,一路上想着卢芝就在他床上。

  他回到前线去之前,两人上大教堂去祈祷。教堂里暗沉沉,静悄悄,还有些人在祈祷。他们想要结婚,可是来不及请教堂发布结婚公告了,而且两人都没有出生证。他们自以为已结婚,不过他们要大家都知道这事,要让事情办成,这样就不怕它吹了。

  卢芝写过好多信给他,他到停战 [3] 以后才收到。一束十五封,都是寄到前线的,他根据日期排好,一一从头看到尾。信上写的都是医院的事,写到她多么爱他,没有他真没法过下去,还写到在夜里多么想念他。

  停战后,他们俩商定他该回国找份工作,两人就可以结婚了。卢芝要等到他有了份好差使才回国,他就可以到纽约去接她了。双方同意,他得戒酒,并且不用去看望在美国国内的朋友或任何人。只该找份工作,然后结婚。在帕多瓦开往米兰的列车上,两人为了她不愿立刻回国吵了架。在米兰车站上,他们不得不告别的时候,虽然吻别了,但是还没吵完。他对这样告别感到难过。

  他在热那亚乘船去美国。卢芝回到波尔多诺内 [4] 去开办一家医院。那里僻静多雨,有一营意大利敢死队驻扎在城里。冬天生活在这个泥泞多雨的小城里,营部少校向卢芝求爱,而她过去根本不了解意大利人,但终于写信到美国,说他们之间那档子事只是少男少女的初恋。她真抱歉,她知道他也许无法理解,不过总有一天会原谅她,并且感激她的,而完全没想到的是,她竟预定在明年春天里结婚。她一如既往地爱他,不过她现在明白那无非只是少男少女之间的初恋罢了。她希望他前程远大,对他完全有信心。她知道这样做最好。

  到了春天,少校并没跟她结婚,后来始终都没跟她结婚。卢芝寄到芝加哥去提到这事的信也从没收到回信。不多久,他乘出租汽车穿过林肯公园时,从芝加哥闹市区一家百货店的一名售货女郎身上染到了淋病。

  刘文澜 译

  * * *

  [1] 帕多瓦,意大利北部城市,东距威尼斯35公里。

  [2] 原文为enema(灌肠剂),同敌人(enemy)仅差末一个字母。

  [3] 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停战日,1918年11月11日。

  [4] 波尔多诺内: 意大利东北部城市,在威尼斯北。

  [5] 福萨尔塔,意大利中部小城,近博洛尼亚(一译波伦亚)。

  [6] 梅斯特雷,意大利北部威尼斯市的西北郊区。

  [7] 那是个为军官服务的妓院。

内容来源于网络,侵联删

相关文章

母亲的缝纫机

母亲的缝纫机

母亲爱它,就像爱自己的女儿。一直以来,我就是这么认为的。依稀记得五岁那年,母亲踏着脚板,挺直了腰,缝纫机的“吱呀”声,伴随着一条宽大的棉布,织锦了我无忧无虑的童年。 我抱着那块又冰又滑的棉布,当着...

经典短篇:雨中的猫

经典短篇:雨中的猫

  旅馆里留宿的美国客人只有两个。他们打房间里出出进进、上下楼梯时,一路上碰到的人一个都不认识。他们的房间就在面海的二楼。房间还面对着那公园和战争纪念碑。公园里有些大棕榈树和绿色的长椅。天气好...

经典短篇:咧咧破太太的公寓

经典短篇:咧咧破太太的公寓

  第一章  咧咧破太太的经营方针  要不是一个单身女人为了谋生,谁愿意自讨苦吃,干出租公寓的营生,这简直不可思议,亲爱的——请原谅我这么不拘形迹。在我自己的小房间里,我想跟我信任的人谈谈心,...

经典短篇:在海上

经典短篇:在海上

  最近在报纸上读到如下消息:  滨海布洛涅[3]一月二十二日讯:  近两年来我地区沿海渔民已饱受苦难,现又有一桩可怕的祸事令他们震惊不已。由船主雅维尔驾驶的渔船,进港时被冲向西边,在防波堤的...

抒情散文:谁遮蔽了双眼

抒情散文:谁遮蔽了双眼

抒情散文:谁遮蔽了双眼 人的心,有时就像风一样,好像永远都有一种悲鸣在风里回旋,也找不到安全感。随着风的百转千回而千回百转,忐忑,烦躁,迷茫,此时看不清任何东西,下文是小编分享的抒情散文:谁遮蔽了双眼...

经典短篇:不平的镜子

经典短篇:不平的镜子

  我和我的妻子走进客厅里。那儿弥漫着霉气和潮气。房间已经有整整一个世纪不见亮光,等到我们点上烛火,照亮四壁,就有几百万只大老鼠和小耗子往四下里逃窜。我们关上身后的房门,可是房间里仍然有风,吹...